藏品故事第六期
藏品总登记号:
XJTU-EM-20170231
藏品名称:
一汽 CA7600J(HQ)红旗牌高级检阅车模型
附: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俊工程院院士亲笔贺信
藏品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蒋德明捐赠
贺信内容:
尊敬的蒋校长:
喜闻您八十寿辰。本当面贺,奈何公务在身,敬请蒋校长见谅!蒋校长为中国内燃机自主事业奋斗近六十载,教书育人,著书立论,成就斐然,有目共睹,为我辈敬仰。您多次主持一汽柴油机自主产品鉴定,是一汽柴油机自主创新的导师和见证人。
以八十高龄仍活跃一线,引领技术前沿,为行业振兴孜孜不倦,业界幸甚,国家幸甚!
值此您八十寿辰之际,敬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汽技术中心李骏敬上
二0一三年四月三十日
蒋德明先生生平介绍
蒋德明先生1934年4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8年随校从上海迁往西安。196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2年任教授。1978年至1998年3月历任西安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84-1988)和校长(1990-1998),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全国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副主席,国务院学位第三届学科评议组动力机械和工程热物理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动力机械和工程热物理学组召集人之一;陕西省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内燃机学会(CIMAC)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名誉理事长及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蒋德明先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党员,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蒋德明先生是国际内燃机领域著名学者,在内燃机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为中国内燃机工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导、工程专家和学术骨干,中国内燃机学会为表彰蒋德明教授对中国内燃机行业的杰出贡献,于2005为蒋德明教授颁发首个“杰出成就奖”。蒋德明教授的业务专长为内燃机燃烧、排放控制、涡轮增压和气流流动。出版《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涡轮增压》《内燃机中的气体流动》《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高等车用内燃机原理》和《内燃机替代燃料燃烧学》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内燃机原理》自1981年出版至今的40年里,一直被全国内燃机专业广泛采用作为教材,为国家培养内燃机专业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多年的领导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中,蒋德明先生坚持党性原则,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为我国能源动力科学技术和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蒋德明先生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一生。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党性修养,始终如一跟党走,爱国爱校爱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蒋德明先生艰苦朴素、勤奋廉洁,为人诚恳、团结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深得教职工和学生拥戴。
蒋德明先生离休以后,继续关心学校的各项工作,为交大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是学校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典范,为广大青年工作者树立了一位崇高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我国高校内燃机专业及教材建设发展历程
1内燃机专业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历史悠久, 1952年国务院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1953年苏联专家罗冈诺夫来华讲学,具体规划了内燃机专业的课程、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并开始培养研究生,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内燃机专业之一。1956年内燃机专业随交通大学全部西迁,成为今日西安交通大学的内燃机专业。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成员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内燃机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面成立汽车工程系,形成系所合一的运行管理机构。2000年成立超低排放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2002年本学科被评为“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2006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之一。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系历史简介)
为了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国家相继在一些高校中进行内燃机专业学位授予,确定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如表1-4,表1-5和表1-6所示。
在一些高校和企业中先后建立了与内燃机专业有关的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见表1-7。
各高校在科研工作中很注意与企业及科研单位密切结合,使科研成果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大连海运学院与大连造船厂合作,联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3000马力船用大型低速柴油机,70年代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与哈尔滨船舶修造厂联合研制出6200ZC系列柴油机,均曾批量生产并装船使用,有的至今还在使用。
高校内燃机专业代表性科研成果有:1982年天津大学史绍熙教授等的“高速柴油机复合燃烧系统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等的“车用柴油发动机新型电控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
2007年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批准在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中国内燃动力创新引智基地,聘任外国高水平内燃机专家来华进行合作研究和授课。
2内燃机教材建设
1924年春,刘仙洲(时在东北大学)在留法工艺预备班上讲授内燃机,根据讲授的内容,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作为现代工程小丛书之一的《内燃机》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有关大学中讲授内燃机,主要应用英文原版书籍。1951年由王宏基(时在交通大学)编写的《内燃机》(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高教部“充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号召下,有计划地大量翻译苏联高校的教材,作为中国高校对应专业的教材试用本,其中应用较多的有A.C.奥尔林等著、王宏基译《内燃机》第一卷第1分册和第2分册(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以及H.P.勃里林格著、蒋潮译《高速柴油机》(上,下册)(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这一时期,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教材很多,不一一列举。
20世纪50年代末,在原农业机械部的领导下组成内燃机专业教材编审组(相应地还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专业教材编审组,船舶内燃机专业教材编审组等,下面不一一介绍),组长为天津大学史绍熙教授,副组长为西安交大张景贤教授,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自己的教材。到1961年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供内燃机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为郑重起见,当时以高等学校交流讲义的名义出版,并限制在学校内部使用。这些教材包括:《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与计算》、《内燃机动力学》、《内燃机增压》、《内燃机电气设备》、《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内燃机试验中的测量与仪表》、《内燃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与压气机》等。这些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对规范中国内燃机专业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1976年后,根据国务院国发[1978] 23号文件批准试行的“关于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出版问题的暂行规定”,延续专业教材由该专业对口工业部委负责组织出版的办法,在一机部的领导下组成“内燃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应地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下组成“船舶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除了制定参考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交流各校教学经验以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专业教材的编审和出版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出版了许多内燃机专业教材,其中各校应用较多的教材是:《内燃机原理》(西安交通大学蒋德明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内燃机设计》(吉林工业大学杨连生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以及《船舶柴油机原理》(华中工学院刘颖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等。1981年7月一机部内燃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规模较大的内燃机专业教材研讨会,有44所高校58名教师参加,对新编教材的推广使用以及迅速恢复和普遍提高内燃机专业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这些教材也受到内燃机工厂和研究院所技术人员的欢迎。
1993年国家教委修订专业目录,把“内燃机专业”和“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两个专业合并成“热力发动机”专业,接着成立“全国高等工业学校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热力发动机专业小组”,其主要任务也是组织、编审专业教材。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编写出版的教材有:《内燃机学》(周龙保、刘巽俊、高宗英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严兆大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程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等,同时各校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编写出版了许多教材。
参考文献
蒋德明著. 西安交通大学与我[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 中国机械史 行业卷 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1.